曾几何时,我也是个在键盘前奋战的程序员,怀揣着对代码的热忱和对未来的憧憬。然而行业的"内卷"浪潮和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,最终让我的身体亮起红灯,迫使我暂别这个行业两三年之久。
直到最近重新审视人生轨迹,我做出了重要决定:润出国。这个决定意味着双重挑战——不仅要重新拾起荒废的英语,还要更新早已迭代数代的技术栈。为了记录这段重生之旅的点点滴滴,我决定搭建一个专属博客。
在尝试过诸多开源博客系统却始终找不到"那个对的人"后,我甚至开始设计自己的博客系统。当数据库模型和架构图已经跃然纸上时,一个偶然的查询让我意识到技术迭代的速度——Next.js等新名词让我不禁犹豫:用熟悉的SpringBoot+Vue搭建的系统,是否很快又会面临重构?
就在这个技术理想与现实效率拉扯的当口,VanBlog像一道光照了进来。那个终端风格的编辑界面,那些恰到好处的功能设计,五分钟Docker体验后我就确信: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"开发者写给开发者的博客"。它完美诠释了「少即是多」的极简哲学——如同程序员最爱的纯文本编辑器,没有冗余功能,却直指写作本质。
「好的工具应该像空气般存在」
——在键盘与思绪重新交织的这一刻,VanBlog给了我这样的体验
于是,我果断决定拿下服务器,开始部署。整个过程使用的是 Docker,简单高效。
这里没有精致的文案,也没有华丽的包装,只有我,一个正在重启人生的普通人,和他的记录本。
服务器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,博主购买的是ubuntu 22.04
网上有很多教程,博主就不一一重复了,博主直接贴出使用的命令,参考这里:如何在 Ubuntu 22.04 LTS 中安装 Docker 和 Docker Compose
jssudo apt update
sudo apt upgrade
sudo apt full-upgrade
sudo apt install apt-transport-https ca-certificates curl software-properties-common gnupg lsb-release
curl -fsSL https://download.docker.com/linux/ubuntu/gpg | sudo gpg --dearmor -o /usr/share/keyrings/docker-archive-keyring.gpg
echo "deb [arch=$(dpkg --print-architecture) signed-by=/usr/share/keyrings/docker-archive-keyring.gpg] https://download.docker.com/linux/ubuntu $(lsb_release -cs) stable" | sudo tee /etc/apt/sources.list.d/docker.list > /dev/null
sudo apt update
sudo apt install docker-ce docker-ce-cli containerd.io docker-compose-plugin
sudo systemctl enable docker
sudo docker version
sudo curl -L "https://github.com/docker/compose/releases/download/v2.6.1/docker-compose-$(uname -s)-$(uname -m)" -o /usr/local/bin/docker-compose
sudo chmod +x /usr/local/bin/docker-compose
sudo docker-compose version
以上是安装使用到的,自己可以复制粘贴去GPT或者Deepseek寻求解释,博主的网络环境是国外环境,所以自行寻找教程。
完成以上内容后,使用的是Xshell链接服务器,因为考虑到后期维护的问题,所以博主把项目部署在/home/Vanblog里面。Vanblog官网有简单的部署介绍。
这里需要使用到的命令
jscd /home
mkdir Vanblog
cd /home/Vanblog
mkdir docker-compose.yaml
vi docker-compose.yaml
这里可以自行百度如何用vi在Linux系统中编辑内容
jsversion: '3'
services:
vanblog:
# 阿里云镜像源
# image: registry.cn-beijing.aliyuncs.com/mereith/van-blog:latest
image: mereith/van-blog:latest
restart: always
environment:
TZ: 'Asia/Shanghai'
# 邮箱地址,用于自动申请 https 证书
EMAIL: '[email protected]'
volumes:
# 图床文件的存放地址,按需修改。
- ${PWD}/data/static:/app/static
# 日志文件
- ${PWD}/log:/var/log
# Caddy 配置存储
- ${PWD}/caddy/config:/root/.config/caddy
# Caddy 证书存储
- ${PWD}/caddy/data:/root/.local/share/caddy
ports:
# 前面的是映射到宿主机的端口号,改端口的话改前面的。
- 80:80
- 443:443
mongo:
# 某些机器不支持 avx 会报错,所以默认用 v4 版本。有的话用最新的。
image: mongo:4.4.16
restart: always
environment:
TZ: 'Asia/Shanghai'
volumes:
- ${PWD}/data/mongo:/data/db
完成以上内容后,执行
jsdocker-compose up -d
如果有域名,则域名DNS到服务器,如果没有可以用服务器的IP地址在网页上打开,如果打开显示404,检查服务器的80和443端口有没有打开,这些都可以百度得到。
本文作者:Rose
本文链接: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